Quantumac.com专注量子及DNA计算机

>>>当Qubit=500时,这数就已超过整个宇宙原子的估算总数!


星期六, 十二月 29, 2007

使用量子技术 20年后"黑客"将消失?!

  QQ密码被盗、电脑密码被破译、网站被“黑客”攻击。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经历这样的遭遇。20年后,您可能再也不必担心计算机密码被破译。昨天,“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中国科大报告会在中科大大礼堂举行,郭光灿院士表示,量子密码将让再高明的“黑客”也只能望而兴叹。

  作为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技术”首席科学家,进行了几十年量子技术研究的郭光灿院士说,从理论上来说,量子计算机能够确保通信的绝对安全保密,因为使用任何物理定律所允许的窃听手段都会被发现,而量子的不可克隆性质决定了量子密码的绝对安全性,量子密码提供了一种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新一代密码技术。

  郭光灿院士说,我国在量子密码、量子因特网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达到国际水平,某些方面还处于领先地位。据他估计,在世界范围内,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可能还需要 15年至20年的时间才能逐渐发展成熟并投入应用。也许到了那时,我们的计算机将会变得非常安全,再高明的“黑客”也只能望而兴叹了。

中国科技大学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量子分解算法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教授和他的同事杨涛、陆朝阳等,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光量子计算机实现了Shor量子分解算法,研究成果发表在12月19日出版的美国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标志着我国光学量子计算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量子分解算法是在1995年由美国科学家Peter Shor提出来的,是量子计算领域至今最为著名的算法。这个算法利用量子计算的并行性,可以快速分解出大数的质因子,使得量子计算机将能够破解目前广泛使用的密码如RSA公钥加密系统,严重威胁到银行、网络和电子商务等的信息安全。因此,Shor算法的提出迅速掀起了世界各国对量子计算研究的巨大热情和大量资金投入,对现代经济、尤其是国家安全有着极其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Shor算法在量子计算机上的实验实现一直是国际公认的难题。在2001年,美国IBM公司和斯坦福大学合作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演示了分解15的实验。但是,由于核磁共振的固有缺陷,他们的实验不能显示该算法的量子本性,也无法扩展到更多比特,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

为了实现真正具有量子特性的Shor算法,潘建伟小组选择光子比特这样一种抗退相干能力强、单比特操纵精确的物理体系,系统地发展了一套国际领先的多光子相干操纵和纠缠态制备的实验技术。通过艰苦的方案设计和实验摸索,潘建伟等与英国牛津大学同事合作,在国际上首次用光子比特,也是首次用真正的纯态量子系统,实验演示了关键性的Shor算法,实现了15=3×5这一质因子分解,并且确认了量子计算中多体纯纠缠的存在,验证了量子加速的根源问题。

潘建伟等的这一工作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Seth Lloyd评价该实验是“迈向光学量子计算的必要一步”。美国物理学会以“量子计算的重大突破”为题发布新闻稿,称赞“这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将有助于进一步应用于物理化学建模和超快搜索”。英国科技新闻杂志《新科学家》以“量子计算威胁我们的机密数据”为题对实验做了长篇报道,称 “出现能运行Shor算法的量子计算机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这意味着未来量子计算将能够轻松的破解我们银行帐号,商业和电子商务数据使用的密码。”此外,美国的《科学新闻》、德国的《创新报导》等其它多家科学期刊和网站也纷纷报道了该工作。

“分解15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是,我们在光学量子计算机上第一次实现这个事情还是很有意义的。” 潘建伟说,“尽管现在的量子计算机还显得非常的粗糙幼稚,就像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然而,一旦发展成熟,它的计算能力将超越所有的经典计算机。”
 
http://quantumac.blogspot.com/
Quantumac.COM 量子与DNA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