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异的量子计算机
www.quantumac.com
所有的计算机里,信息(数据,文本,图象等)都能用任何可以处于两种明确状态的东西来表达,比如开关。在传统的计算机里,这些开关是微小的硅晶体管,每个开关代表一个二进制位,或曰 BIT,开关越多,能表示的数就越大,比如10个开关就能表示0-1023中的任何一个数。现在来看看量子计算机。量子理论解释世界在原子层面是怎样运作的。它的众多不可思议的特性之一是,它允许事物同时处于两种相反的状态,比如原子可以象陀螺一样旋转,你可以想到一个原子要么是顺时针旋转要么是逆时针,但量子理论告诉我们说,如果我们用恰当频率的光脉冲抽打原子,它就会进入“superposition”(叠加态)而同时做顺逆时针的自旋。如果我们把一个原子看成一个开关,顺时针转算关,逆时针算开,那么单个原子就可以同时表示0和1,10个这样的量子位(“Qubits”)就可同时存储0-1023中的所有数字。“superposition”不是这种新计算机所倚赖的唯一魔术,还有“entanglement”(纠缠)。当量子粒子的命运无法解脱地联系在一起时,它们被称为是纠缠在一起的。比如如果一个在顺时针转,那另一个则必定逆时针转。在量子计算机里,这种依赖关系则构成开关间的连接。拜“superposition”和“entanglement”所赐,用一只激光枪射击一列10个自旋原子,就可以同时对全部1024个数字进行运算。但是,计算结束以后,怎么读到结果呢?从一大堆混在一起的问题开始,得到一大堆混在一起的答案,而按照量子理论,又没法一个个地看到这些答案,因为当你试图测量一个量子系统,“superposition ”就会坍塌,其中一个答案随机地跳出来,其他的则被毁掉了。为克服这一障碍,量子计算机利用了量子的第三样怪异,即“interference”(干涉)。“superposition”持有的多项答案——有时被相当夸张地认为是存在于“多宇宙”中的,它们注定相互干扰,有些互相加强,有些互相抵消。用适当的激光脉冲进行整理,“superposition”就坍塌到一个能展示所有并行计算的结果的最终结果。理论上,这就是量子计算机就是这么工作的。实践上则是两个问题——硬件和软件。首先说硬件,量子计算机自然是紧凑的,一个13个原子的分子,用显微镜也看不见,却比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里占地四分之一英亩的蓝山超型机还要快。不过到目前为止,量子计算机的尺寸记录只是7 个原子,且只能整体存在不到半秒——将将够执行几百个运算步骤。量子计算机未必非要用原子来造,任何可以被折腾到两态的“superposition”的粒子都可以用作量子位,但目前尝试过的所有技术都还相当脆弱。所以按照量子计算机科学家们自己的说法,他们是在给一个不存在的设备写软件。然而软件本身也是棘手的。如果说量子计算机在计算量能力上超越传统计算机,那么它在适应性方面则落后。你没法随便就写出一个天气模型的量子程序,因为量子计算机不允许你检查中间结果,否则就回破坏整个运算。所以即使写个简单的因数分解的量子程序,都是需要点天才的。1994年,贝尔实验室的数学家Peter Shor真的做到了这一点,这就相当令人振奋了。Shor的工作甚至有其潜在的危险性:它可被用来破解目前用于电子通讯加密的密码。目前这些密码依赖的是目前实践上的对大数做因数分解的不可能性——要对一个四百位的数字进行因数分解,最快的传统计算机也要花上亿年的时间。而一个运行Shor程序的量子计算机,这项工作只要片刻工夫。对加密能力的破坏可能是量子计算机的致命应用,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一种新的基于量子计算的量子加密算法又可以恢复通讯的安全。量子计算机究竟有什么好处呢?其实,也许除了量子计算机——不同于传统的决定性计算机——能够制造真正的随机数以外,并没有什么事情是量子计算机能做而传统计算机做不到的——对后者只要假以时日。量子计算机的优势就在于源自其并行性的速度。
所有的计算机里,信息(数据,文本,图象等)都能用任何可以处于两种明确状态的东西来表达,比如开关。在传统的计算机里,这些开关是微小的硅晶体管,每个开关代表一个二进制位,或曰 BIT,开关越多,能表示的数就越大,比如10个开关就能表示0-1023中的任何一个数。现在来看看量子计算机。量子理论解释世界在原子层面是怎样运作的。它的众多不可思议的特性之一是,它允许事物同时处于两种相反的状态,比如原子可以象陀螺一样旋转,你可以想到一个原子要么是顺时针旋转要么是逆时针,但量子理论告诉我们说,如果我们用恰当频率的光脉冲抽打原子,它就会进入“superposition”(叠加态)而同时做顺逆时针的自旋。如果我们把一个原子看成一个开关,顺时针转算关,逆时针算开,那么单个原子就可以同时表示0和1,10个这样的量子位(“Qubits”)就可同时存储0-1023中的所有数字。“superposition”不是这种新计算机所倚赖的唯一魔术,还有“entanglement”(纠缠)。当量子粒子的命运无法解脱地联系在一起时,它们被称为是纠缠在一起的。比如如果一个在顺时针转,那另一个则必定逆时针转。在量子计算机里,这种依赖关系则构成开关间的连接。拜“superposition”和“entanglement”所赐,用一只激光枪射击一列10个自旋原子,就可以同时对全部1024个数字进行运算。但是,计算结束以后,怎么读到结果呢?从一大堆混在一起的问题开始,得到一大堆混在一起的答案,而按照量子理论,又没法一个个地看到这些答案,因为当你试图测量一个量子系统,“superposition ”就会坍塌,其中一个答案随机地跳出来,其他的则被毁掉了。为克服这一障碍,量子计算机利用了量子的第三样怪异,即“interference”(干涉)。“superposition”持有的多项答案——有时被相当夸张地认为是存在于“多宇宙”中的,它们注定相互干扰,有些互相加强,有些互相抵消。用适当的激光脉冲进行整理,“superposition”就坍塌到一个能展示所有并行计算的结果的最终结果。理论上,这就是量子计算机就是这么工作的。实践上则是两个问题——硬件和软件。首先说硬件,量子计算机自然是紧凑的,一个13个原子的分子,用显微镜也看不见,却比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里占地四分之一英亩的蓝山超型机还要快。不过到目前为止,量子计算机的尺寸记录只是7 个原子,且只能整体存在不到半秒——将将够执行几百个运算步骤。量子计算机未必非要用原子来造,任何可以被折腾到两态的“superposition”的粒子都可以用作量子位,但目前尝试过的所有技术都还相当脆弱。所以按照量子计算机科学家们自己的说法,他们是在给一个不存在的设备写软件。然而软件本身也是棘手的。如果说量子计算机在计算量能力上超越传统计算机,那么它在适应性方面则落后。你没法随便就写出一个天气模型的量子程序,因为量子计算机不允许你检查中间结果,否则就回破坏整个运算。所以即使写个简单的因数分解的量子程序,都是需要点天才的。1994年,贝尔实验室的数学家Peter Shor真的做到了这一点,这就相当令人振奋了。Shor的工作甚至有其潜在的危险性:它可被用来破解目前用于电子通讯加密的密码。目前这些密码依赖的是目前实践上的对大数做因数分解的不可能性——要对一个四百位的数字进行因数分解,最快的传统计算机也要花上亿年的时间。而一个运行Shor程序的量子计算机,这项工作只要片刻工夫。对加密能力的破坏可能是量子计算机的致命应用,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一种新的基于量子计算的量子加密算法又可以恢复通讯的安全。量子计算机究竟有什么好处呢?其实,也许除了量子计算机——不同于传统的决定性计算机——能够制造真正的随机数以外,并没有什么事情是量子计算机能做而传统计算机做不到的——对后者只要假以时日。量子计算机的优势就在于源自其并行性的速度。
标签: 并行性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